亞洲工作空間密度現在影響到工人生產力

亞洲工作空間密度現在影響到工人生產力

下一個前沿”的新報告,亞洲各地的組織都面臨著通過增加工作場所“靜態密度”(即每個工作站每平方英尺的空間)來降低成本的壓力。在亞洲的許多地區,這已經達到了進一步削減將影響生產力、績效和留用率的程度。

在整個亞洲地區,工作場所的靜態密度在過去十年中已經減少了一半。在香港、印度和中國,辦公空間從每張桌子100平方英尺縮小到每張桌子50-60平方英尺。這一數字幾乎是歐洲和美國的一半,歐洲和美國的密度標準是每桌150-200平方英尺。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其他地方,標準仍然更為慷慨,每張桌子大約90-150平方英尺。

工作場所的低密度意味著減少共享的協作和孤立的工作環境,以及更普遍的狹窄空間——影響團隊合作、決策和集中註意力的能力。世邦魏理仕認為每個辦公桌低於60平方英尺是一個明確的生產力危險區;減少低於這一水平的空間會使員工的生產力、績效和留用率面臨風險。辦公桌空間緊張導致缺乏隱私,噪音增加,與鄰居的干擾程度增加,這對員工造成了負面影響,從而導致生產力下降。即使每張辦公桌的面積為60-100平方英尺,也存在一些風險,即並非所有工作都得到充分支持,尤其是基於知識的工作。

然而,也有一些替代方案可以讓企業平衡成本和密度的壓力。

為了提高空間效率和業務績效,我們建議組織實施新的、動態的工作方式,包括更集中、更協作的設置,這些設置可以通過增強員工在工作場所的流動性輕鬆訪問。這將通過優化工作環境的利用來降低人均成本。

基於活動的工作,它不僅僅是人們在傳統的開放式辦公室共用辦公桌的簡單“熱辦公”,而是允許員工在不同的辦公地點進行靈活的工作,而不是將固定辦公桌指定為一個主要工作地點。因此,動態密度(人均空間)比“靜態密度”(人均空間)更為重要。給予人們選擇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工作。

基準衡量標準至關重要,但誤用了風險

一旦員工在使用空間的方式上是動態的,那麼重新獲得未充分利用的空間就變得非常簡單,通常被稱為’辦公桌共享’。然而,執行得不好的桌面共享是一個非常真實的業務風險,這些人只關注成本節約,對組織績效的影響了解有限。如果執行得好,這種方法可以提高房地產的利潤,同時提高員工的整體生產力、績效和敬業度,創造更好的質量工作環境。

工作場所密度和空間利用等基準指標在幫助企業佔有者做出明智的工作場所和房地產決策以及將其房地產作為戰略資產進行管理方面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這需要以正確的方式進行處理。

定期觀察企業進行利用率研究,通過收集和解釋不充分的數據做出錯誤的決策,並採取能夠降低成本的戰略(通常不會最終實現),實際上會導致組織混亂。對這些數據缺乏了解可能會導致公司增加靜態和動態的工作場所密度,而犧牲生產力和員工滿意度。 

企業佔有者必須全面了解其員工的工作方式,以及他們的組織目標和要求是什麼。只有將這兩個基本觀點結合起來,公司才能實施能夠實現經濟高效的業務轉型的工作場所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