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經濟放緩

中國國家統計局去年公佈了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狀況

好消息是,“包劉”的任務並不丟人。令人擔憂的是,GDP增速已連續兩年放緩,6.1%的增速是29年來最低的。短期經濟减速可能與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相匹配。然而,如果說中國經濟多年來所依賴的人口紅利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就不可能用金錢輕易解决。判斷一旦人口趨勢逆轉,就很難逆轉。在這條道路上,“未富先富”可能是中國面臨的最嚴峻挑戰。

近兩年來,媒體關注的焦點一直是精彩紛呈的中美貿易戰和全方位角力

經濟學家和地緣政治學家描述了老齡化如何影響中國的長期經濟結構和全球力量平衡。換言之,政策制定者能否妥善應對人口老齡化危機,不僅關係到中國未來的民族運動,也可能主導中美兩國的未來。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9年內地總人口超過14億,但新生兒總數只有1465萬,連續三年下降;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的出生率下降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最低水准,每千人只有10.48個新生兒,遠遠低於維持人口自然增長所需的更替水准。

中國的經濟奇迹有目共睹,但即使經過30至40年的快速增長,中國大陸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僅相當於韓國的約三分之一和日本的四分之一左右。所謂未富先老,意味著中國還遠未富,但人口出生率下降更快、更徹底地趕超富裕國家,人口老齡化加速導致勞動力萎縮、醫療福利擴張和經濟活力增强。漸進式虧損等難題足以形成中國長遠發展的惡性循環。

現在大陸五分之一的人60歲或以上

由於出生率逐年低於正常的更替水准,勞動力的下降必然導致生產力的下降和薪水的進一步提高;從長遠來看,經濟增長不可避免地被大幅放緩。人口趨勢學者警告說,從現在起到2030年,中國人口變化將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每年下降半個百分點。如果不幸的是,中國去年6.1%的經濟增長率,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恐怕會步歐洲、日本等“舊世界”的後塵,成為低增長國家。

大陸人口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前的獨生子女政策當然是“原罪”,但眾所周知,當局放寬生育限制後,出生率不增反降。眾所周知的因素,如高房價和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大大降低了夫妻的收入。嬰兒的意圖。無畏的男女不願意生,不敢生,再多的鼓勵政策,也無濟於事。

本世紀初,中國仍然被公認為“世界工廠”。外界對中國的印象,一般與山寨文化根深蒂固、企業創新不足、經濟模式粗放、促進國內消費困難等因素分不開;即經濟轉型只聞樓梯聲。如今,類似的善意或惡意責備已經明顯減少。

《紐約時報》著名評論員大衛•萊昂哈特(davidleonhardt)週四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國人無法理解的中國崛起》的文章,詳細闡述了作者對2010年以及最近訪華的看法。比較兩次訪問期間內地的變化。2011年普利策獎得主發現,中美兩國最大的區別不是綜合國力依然懸殊,而是中國在科研、促進消費、企業創新等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過去幾年,美國在减少社會不公和加强未來投資方面一直在後退。這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這對山姆大叔維持世界霸權極為不利。結論是,中國的希望源於“持續進步”,而美國的禍根則潜伏在“停滯”之中


Main page                                                                                                 Next pag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